海洋之神的网站

留住乡愁 振兴乡村——济南春节乡村见闻录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6-09

  “乡愁是什么?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要在乡村振兴中留住“乡愁”,就既要在尊重乡土文化和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振兴乡村,又要传承乡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春节假期刚过,在城市工作的“候鸟”开始告别亲人回到城市。往返于城市和乡村,他们见证了春节期间的别样年味,也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而乡愁总是他们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情愫,在遇到某处风物或某个情节时,总会触动心弦

  都说新一代年轻人的快乐是从“赶大集”中获得的。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北京网红沙河大集、济南千年仲宫大集等一批网红大集迅速出圈,吸引不少年轻人“打卡”。作为长清城内最大的一处农贸大集,位于长清区崮云湖街道的乐天大集距大学城仅10分钟车程,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便捷的交通,让乐天大集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的到来。他们把赶农贸大集当成一种户外运动,看看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大集上获得新奇有趣的体验,感受一下身边的人间烟火气和浓浓的人情味,别有一番乐趣。

  来赶大集不必吃早饭,“逛吃逛吃”早点和零食完全可以满足悸动的味蕾。空着肚子在大集里逛一圈,菜煎饼、小笼包、肉夹馍、肉火烧应有尽有,总有一样是你喜欢的。坐在小摊旁,点一碗豆腐脑、浇上足足的麻汁和辣油,再配上几根油条,堪称最经典的早餐搭配。吃完早餐,在不远处的炒货摊上买一包糖炒栗子,闻着刚出炉的栗子香气,接过老板递来的牛皮纸袋剥上一颗热腾腾的果肉脱壳而出,入口粉糯香甜,瞬间引爆味蕾。或是买一串现做现卖的糖葫芦,咬一口酸酸甜甜,仿佛将春天的鲜嫩与秋天的收获同时吃下肚。

  在大集上,藏在瓜果蔬菜里的“新鲜”韵味应有尽有。正如汪曾祺在《人间滋味》里写的:“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新鲜的鸡鸭鱼肉、五颜六色的瓜果鲜蔬,繁多的物品,在大集里的展现似乎更加热烈,四处走走,满眼都是鲜艳的色彩,橙红透亮的沃柑、紫的发黑的桑葚、迎着清晨的朝阳割下的韭菜每一样都透着一个“鲜”字。提到新鲜二字,还得是长清本地的最诱人。盛夏时节的山里葡萄,乌黑紫亮、圆润诱人,甜度“爆表”,浓缩一整个夏天的阳光。“麦子黄,杏子熟”,已有两千年种植历史的张夏玉杏,相传是曾让乾隆皇帝品尝后大悦的“长清好品”,不仅被本地人列入赶大集时的必买清单,也吸引着大批游客驱车前往采摘。要说最值得期待的,莫过于五峰山大樱桃,再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布鲁克斯、萨尼托、美早、红灯等多个品种就要相继上市,为长清大集增添一抹鲜红欲滴的娇艳色彩,让人畅享一次吃个够的快乐。

  要说大集上最吸引人的其实还是弥漫在平常烟火气里的岁月静好。大集什么时候最热闹?莫过于春节前后,但大集的热闹绝不仅限于春节时期。每逢赶大集的日子,特定的区域内总是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吆喝声、说笑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这看似嘈杂的环境中,展现的是真实而又有趣的城乡生活,而从中流露出的,则是人们对于平淡踏实生活的知足常乐。

  毕竟,从一个人的菜篮子里,能看到一家人的食谱。小孙儿要吃“零嘴儿”、老伴儿想吃炖豆腐、忙碌了一天的孩子们晚上要回家吃饭,老人们就拉上小车,起个大早,去集市上选购当天的食材精心烹制,那些慢慢烹煮的寻常滋味,那些素淡却长情的陪伴,就弥漫在我们细水长流的生活里。

  “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简单的一粥一饭,从容的笑语欢颜,无不诉说着岁月静好、国泰民安。最喜人间烟火气,伴得浮生一年年。济南的大集很多,这些看似庸俗的烟火气,在满足居民日常“菜篮子”供应的同时,总会在不经意间为生活注入点滴温暖,于无声之中,治愈着我们的心。

  长清区孝里街道北黄崖村历史悠久,曾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里的古村落建筑群、石板路和梯子山寨带着历史的印记,这里的村落民居更是明清时期鲁西地区村落民居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随着该村对旧民居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把空置老院落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等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种种努力,这个传统古村落正被注入新活力。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在北黄崖村,可以直观地感受建筑形式的变迁:从土窑洞、土石建筑、石质建筑再到钢筋水泥,映射着村民生活生产不断创造、进步的过程。

  在北黄崖村依然保留着一片土石建筑。这种建筑基础由毛石砌筑,毛石结构上夯土或用土坯砌筑,采用苇箔、檩条为构造形式的平顶屋,具有保温效果好、造价低等特点。而村内最多见的还是通体石质建筑宅院。这些建筑大都保存完好,年代多以明清为主,这种石质建筑通常墙体采用料石和毛石,砌筑方式有用规整条石或料石干砌垫片砌筑的,也有用乱毛石或河卵石堆砌浆砌的,具有取材方便、抗风耐腐蚀等优点。这些传统古村落建筑群,主要位于村庄东侧,这些房屋建设均历经多个朝代,以明清为主,基本上都是砌石建成,或气势宏伟,或精小别致,均能体现古人的建造智慧。村中还有一条石板路,相传曾作为通往肥城、泰安方向的主要交通干道。该石板路的修建,起于唐代,完善于清朝,在清代文学家刘鹗笔下的《老残游记》中有着清晰记载。

  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如何为这些历史文化注入新活力?这就需要将传统村落周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做好融合,在修缮和维护好原生态、原有气息的基础上,依托传统村落自身的自然文化、人文内涵、民风民俗、非遗手造等文化资源,适度开发旅游、研学、民宿、文体活动等,这样才能让传统村落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发展,共同产生效益。村党支部书记王振明说,村里400多亩采摘园,主要种植樱桃、蟠桃、猕猴桃、苹果等,之前每年前来采摘的人都不少,却很难将游客留住。但现在,随着十几套各具特色的老宅院修缮完毕,村子已经可以提供优质的餐饮和住宿服务,向着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而现如今正在打造的村史馆将使北黄崖村真正“记得住乡愁”。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济南市致力于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总目标,持续抓好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泉水人家”等品牌打造。传统村落的保护不是单保留几座古建筑就算成功了,更重要的是,让村落独有的文化得以传承,让传统村落在古风古韵里呈现出新时代的新面貌。相信济南市的传统村落必将在有力的政策扶持下,渐渐显露独有的村落文化内涵,成为济南人寻找乡愁的最好方向。

  春节假期,想带着家人去尝尝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孝里王氏正宗米粉。没想到在附近群众的指引下一路来到了长清区孝里街道的繁华商业街。沿街二层门头房、醒目的牌匾这和印象中位于老镇平房中过于朴实的门店印象大相径庭,唯一不变的是依然热闹的客流。老店搬新家,这既昭示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勃勃生机,还透露出另一层含义:山东省规模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安置区孝兴家园的3.2万群众出门不远就可以尝到“纯正老味道”。

  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孝里米粉传承发展过程中不乏“情怀”和担当的故事。从16岁开始赶大集卖米粉,经历了从2毛钱一碗到现在12元一碗的市场变化,孝里王氏米粉第九代传承人王庆福(以下简称“老王”)也曾有过短时间的犹豫,但是,老技艺传承的责任感和国家对非遗的支持政策让他最终回到正轨,选择坚守米粉制作技艺。将店开到孝里街道的中心商圈,这也是老王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沿用祖传的全手工工艺,选用当地十八里谷道上种植的大山小米,从好食材开始,到一步步还原传统工艺,泡米、磨米、和面、做糊子、上压床等13道工序一个不落,十五天完成原料加工,随后生粉熟粉搅和在一起,按照一定比例揉成团,借助木床压制成粉,以沸水煮开,过两遍凉水,加上香椿芽、蒜水、麻汁,一碗米粉便新鲜出炉,让人口齿生津。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筋道独特的口感,为孝里米粉圈粉无数。在美食层出不穷的今天,秉承着简简单单老味道的孝里米粉已经成为孝里人味蕾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孝里米粉也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国家和省市多项荣誉。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当地的服务、政策的支持同样重要。这点从老王身上可见一斑:十几年前,感受到国家对非遗的重视和保护,老王坚定了坚守技艺的决心。现如今孝里米粉被列入市级非遗工坊打造名单,不仅将提升知名度,还将获得10万元的“真金白银”补助。每年,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会有一笔相对固定的传承经费。这些都让“老王”们看到了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曙光。现如今,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推动下,非遗项目进校园、社区更是常见,非遗文化逐渐被大众熟知。去年12月8日济郑高铁长清站全线开通仪式上,记者就看到在长清区文化馆的组织下,长清区的7项非遗项目在仪式现场亮相,其中有翟庄“瘸把”烧鸡、崮山馍馍、长清剪纸等。这些非遗项目在现场将生活与艺术融合,将活动气氛不断推向高潮,展示出非遗传承活力。

  因为忙着开业,老王没有去参加济郑高铁全线开通仪式的展示。在此之前,为了给他选店址,长清区文化旅游局等部门和孝里街道给他找了六七处地方,最终他选了街道商业街。老王有自己的考虑,从2021年,孝里街道3.2万群众陆续搬进全省规模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安置区孝兴家园。他想让米粉离乡亲们更近一些。在他看来,人们总是“向往新家园,却钟爱老味道”。

收缩